当前位置: > 百科精选
黄河大合唱是谁写的(冼星海是作曲家还是作词家?)-易百科
2022-11-25 09:00:01
Mars
2018
来源:向阳光


黄河大合唱是谁写的?黄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在民族危难之际,黄河在咆哮,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在这场英勇壮烈的斗争中,一位广东番禺籍人士,用乐谱描绘黄河汹涌的浪涛,为抗战发出怒吼,他就是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活动家和教育家,聂耳道路的继承者。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祖籍广东番禺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出生时父亲已去世,随母亲去了新加坡。1918年回国后,先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南大学,酷爱音乐。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拉小提琴,吹单簧管,并担任指挥。1926年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小提琴。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同时参加南国社,结识了田汉、张曙等人。1929年10月离沪到新加坡,随后又去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先后随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作曲家保罗·杜卡斯等学习小提琴和理论作曲。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1931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高级作曲班学习,主攻作曲和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第一个中国考生。留法期间,他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夏毕业,接着绕道欧洲、非洲回国,先在上海百代公司工作,创作了《战歌》等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太平天国》、《日出》、《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他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936年入新华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其间创作了真实反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作品有《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作品中以《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八·一三”后,参加洪深(注:1894年12月31日,洪深诞生,学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别号浅哉。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戏剧家、电影导演、戏剧电影活动家,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曾参加左翼戏剧运动,一生写了近70部戏剧和电影剧本,导演了50余部话剧和电影。其代表作为“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是“五四”以来的优秀剧作。后导演了《法西斯细菌》、《丽人行》等剧。他于1955年8月29日逝世)领导的上海话剧界战时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开封、郑州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同年10月到达武汉,不久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其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

1938年春,应郭沫若之邀到“军委政治部三厅”与张曙共同主持抗日救亡音乐工作,同年十一月,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担任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军民进行曲》以及不朽的名作《黄河》、《生产》、《九一八》等三部大合唱,以及《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大量歌曲。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9年3月,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这部作品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合唱),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全曲气势磅礴,将时代精神、民族气魄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成为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公演。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晚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观看了由冼星海指挥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称赞:“好!好!好!”。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看过演出后,于7月8日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这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史诗,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黄河大合唱》一直作为正义力量的象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其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黄子孙中永远传唱!

《黄河大合唱》深刻地概括了中国人民的雄伟气魄,描写了祖国美丽的大自然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以及他们在抗战中的英勇气概和决胜的信心。《黄河大合唱》在音乐结构和形式上十分宏伟、生动,充满了史诗性与战斗性,它的音调和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密切联系,而又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洋作曲技巧,堪称为现代大型声乐作品之典范。

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临行前,毛泽东于百忙中在家中请他吃饭,为他饯行。同年底,到达莫斯科。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他取道外蒙古回国,因战乱和交通受阻而难以归国,滞留乌兰巴托。其间,他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作品等近300件,歌颂了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他还撰写并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1942年底又返回苏联。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肺病加重,1945年被送入莫斯科医院,10月30日逝世。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享年四十岁。

鲜明而有力的节奏,简练的音乐结构,明确的音乐形象,清晰的音乐逻辑,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广泛的体裁形式,形成了冼星海创作的独特风格。他的优秀歌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战斗性的歌曲。如《战歌》、《救国军歌》、《游击军》、《在太行山上》、《反攻》等。

2.抒情性歌曲。如《莫提起》、《夜半歌声》、《热血》、《江南三月》、《黄河之恋》及《古诗词歌曲》等。

3.劳动性歌曲。如《搬夫曲》、《拉犁歌》、《抬土歌》、《路是我们开》等。

4.民歌风格及说唱性的音乐。如《梁红玉》、《打倒汪精卫》。

此外,还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注:这部大合唱,用艺术真实地给历史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抗战见证。尤为可贵的是,在书的第一部分特别编排有冼星海所写的关于《九一八大合唱》的创作札记,讲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和心路历程。“这是在1939年9月28日在延安第一次演出的大合唱<继《黄河大合唱》之后>。这部作品用六天功夫写成,专以纪念‘九一八’。全曲用五线谱写成。演出后,颇得全延安的好评。”札记的开篇即介绍了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9月)、《牺盟大合唱》(注:据冼星海夫人钱韵玲回忆:“那是在延安桥儿沟窑洞中,在山西工作的傅东岱同志,拿着自己的《牺盟大合唱》歌词,请星海同志谱曲。星海同志看了歌词,听了关于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的情况和山西军民抗日斗争形势的介绍后,非常激动,当即答应下来。但当时星海同志正在患病。第二天当星海知道傅东岱来问回山西时想带谱走可否时,星海便忍着腹痛,立即开始酝酿,伏在炕上挥笔谱曲。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合唱。”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牺盟大合唱》的歌声传遍了延安和山西,极大地鼓舞了牺盟会员和抗日军民的斗志);歌剧《军民进行曲》;交响乐《神圣之战》、《民族解放》;交响组曲《满江红》;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等。

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他的交响乐和器乐作品,也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思想。构思宏伟、主题形象鲜明,以及民间音调的运用,创造性的配器手法,特别是对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运用,都是很值得称赞的。总而言之,他的创作对推进抗日战争和民族新音乐的发展,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冼星海在理论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先后发表了《普通的音乐》、《我学习音乐的经过》、《创作杂记》、《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九个时期》等二十多篇音乐论文。他认为:音乐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反对音乐为少数人所垄断。提出发展音乐必须首先“救起不振的中国”这个伟大的思想。因此,他认为音乐首先要成为社会斗争、民族斗争的武器。中国音乐发展必须在内容上、感情上,是健康的、进步的,在形式上是民族的;民间音乐是创作的基础,但必须通过创作来扩展民族的音调,创造新的民族音乐形式。

冼星海继承了聂耳的道路,为我国音乐事业留下许多优秀遗产。他通过自己一生的道路具体地反映出中国新音乐的道路必须是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

冼星海的各种作品,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三、四十年代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音乐家”。


本文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是谁写的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