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百科精选
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只为一个人而去-易百科
2022-12-10 09:00:01
Mars
410
来源:中国新派诗人冷雁


世人一直没有读懂的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为什么要还江陵?千万不要以为李白此刻欣喜若狂,因为你不知道他心里的痛!

后世评价李太白八个字可谓入木三分:仙风道骨、侠气贯天!

所谓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生阅历、性格特点与审美情趣决定了一个人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李白仙风道骨,当然决定了其作品天马行空、仙气飘飘、浪漫主义色彩浓重。其侠气贯天,所以其行文荡气回肠、雄浑拔峭、遒劲有力!

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冕曾说过“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

李白之诗文,“道”与“气”二者相辅相成、彼此镶嵌、相得益彰!故其作品虽直抒胸臆、棱角分明、大开大合、天马行空,却意蕴浑然!或如仰天北斗照空谷,或如临江疾风拂清流。可以瑰丽妩媚、可以清俊流丽、可以壮怀激烈、可以禅意十足!

问其原因,皆因李太白之仙风道骨、侠气贯天也!

千里江陵一日还,其言也真,其情也真,如碧滔一泻千里,其意如何?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历经11省24地。11省有湖北、河南、湖南、浙江、北京、贵州、江苏、江西、重庆、山东、安徽。

此时此刻,李白只想回到江陵,那里是他的大鹏之梦发祥地,有他的精神偶像,有他的人格参照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其中“千里江陵一日还”,令很多人费解!为什么?因为长江流经三峡出四川后,进入湖北的第一个都郡是夷陵,也就是现在的宜昌。而后是江陵,就是现在的荆州。

李白乘船既然出川第一个都郡是夷陵,为什么李白不写“百里江夷陵一日还”?而要写“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里就深藏着李白此生的真性情!深藏李白此生的秘密!

大鹏之梦发祥地——江陵

众所周知,随着开元盛世的到来,大唐之气摧枯拉朽,荡天而下,也构筑起胸怀大志的诗人行侠仗义、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游侠梦。那时,李太白仰天长啸,天门中断、楚江开阔,一位狂放不羁的青年诗人飘然若仙。彼时的李白可谓年少轻狂、鲜衣怒马少年郎!

725年,24岁的李白了自蜀入楚,离开荆门山后继续东行,五月到荆州,随后到江陵。

他在江陵偶遇隐士元丹丘,然后通过元丹丘,遇见了大鹏之梦的启迪者——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是谁?说出来吓死你!

司马承祯(639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司马承祯是初盛唐之际主要宗教(道教)主要流派(上清派)的主要代表。道教思想方面,著《坐忘论》成为宋元道教内丹学的理论先导,并给宋明理学以一定影响。道教炼养方面,著《服气精义论》,给后世道教以极大影响。道教地理方面,著《天地宫府图》,成为道教文化地理的基本范式。

司马承祯以渊深的道教造诣,声名远播,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共五次征至京师,乃名动朝野的一代宗师。

司马承祯初见正值青春年华的李白,双方年龄差不多相差60多岁!一番交谈后,司马竟忽略了双方年龄的差距,视他为同道中人,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位高道的高赞,显然让李白备受鼓舞,过后他专门写了一篇自勉的励志赋。这篇赋原名叫《大鹏遇希有鸟赋》,后经修改,名为《大鹏赋》。

李白此生遇到了真正的高人,此人道、诗两道皆通,并且是灵魂人物!难怪李白一心想着“千里江陵一日还!”

鲜衣怒马,天马行空大鹏出

李白继承与发展了庄子美学,崇尚壮阔无限和纯任自然之美。在《大鹏赋》中,大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的无限与自由之美,正是李白美学思想的体现。

李白以“大鹏”自喻’把司马承祯比喻成“希有鸟”。在赋中,李白表达了自己欲与天公比高的凌云壮志。不难看出,初出茅庐的李白满怀豪情,充满了一飞冲天、大展宏图的渴望。

可以说李白在江陵遇见司马承祯之日起,真正被激起了鲜衣怒马的青春热血、大鹏之梦正式擎天而起!

和司马道士分别后,李白游览了赤壁、黄鹤楼。之后到达江西浔阳,第二天登庐山。写下名垂千古的《望庐山瀑布》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天马行空的诗句。这无疑是其当时心境与意态疏狂的真实写照!

包括后来写下的《山中问答》、《蜀道难》、《送孟浩然之广陵》、《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近百篇著名篇章无不是写于与司马承祯见面之后的作品。李白传世作品900多首,而在江陵与安陆期间就写下了近百篇!

这些足以证明江陵在李白心目中的位置以及江陵对李白诗歌创作所带来的深刻的影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并不是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

查阅史册,《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于730年。李白写给孟浩然最深情的诗句“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但最经典的一首诗却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是谁?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中的大哥大,灵魂人物!是唐代诗人中唯一没有官职的诗人,但孟浩然的朋友圈都是名流巨星。司马承祯、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他的挚友。

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也就是说,李白759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候,孟浩然已经去世。更不是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因为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的那年是李白在江陵安陆的那十年中的730年。

那么李白是为了去江陵见司马承祯吗?

李白从五岁起迁居四川。四川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而李白从小受到道教思想的教育、熏陶,对于修道成仙的道者极其崇拜。

司马承祯既是“方外十友”(陆余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核心人物,

又是“仙宗十友”(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高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司马承祯)灵魂人物。

“方外十友”是初唐后期最有影响的文人群体之一,成员大多结缘道流,其中多人还与司马承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司马承祯在群体中有核心影响。

“仙宗十友”是初唐后期至盛唐时期热衷于修仙问道的文人群体,其群体特质在修仙,而造诣最为精深者司马承祯则发挥着引领作用。

李白与司马承祯在江陵分手后,李白经常想念司马承祯,但两人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735年,司马承祯仙逝。

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李白感于司马承祯仙逝,触景生情,写下了名流千古的书法真迹诗句:“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从而表达了李白对故人的追忆之情。

所以,759年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日,偶像司马承祯已经不在了!但李白心中的司马承祯却永远鲜活!李白心中的孟浩然却依然鲜活!李白心中的大鹏之梦并未消退!正是李太白以不死之梦迎接人生,才有其一泻千里的情感奔涌如流水,才有其放浪形骸之于山水之间,其心中隐隐作痛!

李白之怒,日月沉于杯中,剑气飞出胸膛,诗意腾于宏宇,天马行于河汉,骨骼游于清风!

李白二十四而鲜衣怒马,名满天下,虽有满腔热血,却累次碰壁,无缘于官场。对于世间万物、人情世故,李白早已烂熟于心、洞若观火,然其借酒消愁、混沌清醒,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放飞心灵于自由的天空。

因为江陵有他的大鹏之梦,有他的知己,有他的精神偶像!李白何止是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是重整旗鼓之后的大鹏之梦一日飞啊!



本文关键词: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