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香飘十里
古文观止:子鱼论战——别笑人不如人,宋襄公的蠢猪行为咱们都有
2023-07-22 11:28:01
Mars
158
来源:小吕爱叨叨

子鱼论战。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吸古今之精华,学人生之智慧。

子鱼论战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十三篇——《子鱼论战》。

此文选自《左传》,记录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那让人“啼笑皆非”的战争行为,毛主席也曾评价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令人不能理解的行为,再加上伟人通俗的评价,让宋襄公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了众多历史爱好者茶余饭后的笑谈。

宋襄公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显然不是。

在了解了《子鱼论战》此文的历史背景后,我认为宋襄公真的是被冤枉了,他就像是一个身上带满枷锁的囚徒,在历史的拐点处选错了方向而已。而在历史上,选错方向的人大有人在,这也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像毛主席这样的伟人毕竟是少数,他可以批判宋襄公是“蠢猪”。但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在同样的历史环境下,咱们未必会做得比宋襄公更好。

以下是读书分享:

【原文1】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白话1】

楚国攻伐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打算迎战。大司马坚决地谏阻说:“上天抛弃商已经很久了,您打算复兴它,这种违背天意的罪过是不能赦免的啊。”但宋襄公不听。

高贵的宋国

当初,周武王伐纣,把殷商推翻建立周朝。虽然革命成功了,但是人家殷商当了500多年大哥,遗留下很多殷商贵胄,这是周人消化不了的。

那怎么办呢?双方先打一仗,然后一商量,就达成了某种默契,殷商贵胄接受周人的统治,但是你周人要保我荣华富贵,于是宋国就应运而生了——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可以看出,其地位非常之高。

宋国这个地方,沃野千里,商业发达,但是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属于四战之地。而且周公旦还留了后手,他在宋国周围围了一圈姬姓诸侯国,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宋国做大做强。

所以,宋国一直就是那种实力中等偏上的诸侯国,有钱,有人,有粮食,有地位,但就是动惮不得。

仁义的宋襄公

时光如水,生命如梭,转眼间来到了春秋初期。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华夏大地上的游戏规则,这个人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励精图治三十多年,建立起了一个以齐、鲁、宋为主体,诸小国为簇拥的一个中原联盟。“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成为了毫无争议的春秋首霸。

可以想见,宋襄公是沐浴着齐桓公的威名成长起来的。齐桓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巅峰的,宋襄公应该都是看在眼里的。宋襄公决定要向齐桓公学习,你能成为霸主,我就不能吗?

很快,宋襄公就掌握了齐桓公称霸的精髓——要打造好名声。

当初宋襄公还是太子兹甫的时候,在他爹宋桓公在弥留之时,他说:“我觉得我哥哥目夷(文中的子鱼),更适合当接班人,老爹你把位置传给他吧。”

他爹宋桓公不同意,他哥哥目夷也不同意。但通过这波操作,宋襄公把自己的名声发扬了出去。

之后,宋桓公病死,宋襄公继位。但恰巧赶上齐桓公在组织葵丘之盟。就是《齐桓下拜受胙》文章中记载的那次,这次盟会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宋襄公连老爹都没来得及下葬,就赶去赴会了。

这又让诸侯们对宋襄公更加高看一眼。尤其是齐桓公和管仲,在盟会上,齐桓公将太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希望他能照顾一下太子昭。这让宋襄公在诸侯间的地位,就像坐了火箭一样迅速升高。要知道当时的霸主并不是血脉继承制,而是诸侯们能者居之。齐桓公的这一行为,就相当于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宋襄公这小子可以,我看好他,你们以后自己看着办吧。

回国之后,他又让自己的哥哥目夷,也就是子鱼当宋国的大司马,总管宋国军政,体现了兄友弟恭。

这几波操作下来,宋襄公“仁义”的人设算是立得稳稳的了,俨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在此之后,老霸主齐桓公晚年昏庸,信任佞臣,把齐国内部搞得乌烟瘴气。继承人问题上也没弄明白,齐桓公死后,五公子互相争位,齐国陷入内乱之中。宋襄公遵守当初的承诺,率曹、卫等诸侯伐齐,支持公子昭上位,最终成功,公子昭继位为齐孝公。

这一下可就不得了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在那个时期,“霸”是什么意思。

霸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孟子·离娄·丁音》

我觉得也就跟“村长”的意思差不多。那个时候想称霸,军事等硬实力是一方面,名望等软实力也很重要。你得德高望重,才能当这个“村长”,齐桓公当时也是这么当上的。

而宋襄公扶持齐孝公的这一行为,就让他的名望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宋襄公,大有接替齐桓公担任中原盟主的架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当时的历史环境。楚国独霸南方,是中原诸侯的“全民公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原诸国之所以结盟,就是为了抵制楚国北上。秦国和晋国在闹饥荒,两个大国在打得不可开交。郑国已经沦为墙头草,鲁国国力衰微,齐国已经陷入内乱。有实力能称霸中原诸侯国的,几乎就只剩宋国一个了。

宋襄公的机会,就是这么神奇地出现了。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笔者认为,此时的宋襄公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继承齐桓公的衣钵,利用此时已达到顶峰的名望,继续尊王攘夷,坐上联盟霸主之位。其二,趁着齐桓公刚死,之前的霸主齐国陷入内乱,北方中原各国又自顾不暇,宋襄公可以趁乱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式,冲破当初周公旦给宋国套上的枷锁,增强自己的实力。

但万万没想到,宋襄公选择了第三条路。他选择了学习齐桓公建立联盟的方式,但是没有沿用之前“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政治纲领——“仁义”。目的也不仅限于当联盟霸主,而是要复兴商朝!

我们不能说宋襄公如此选择就是错的。此时的宋襄公声望达到顶峰,如果他再能够把“仁义”表现到极致,他就可以凝聚人心,复制当年周文王、周武王的奇迹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在当时“仁义”应该也有一定市场。就连太史公司马迁都高度评价了宋襄公,更不用说当时的人们了。宋襄公用“仁义”做号召,与当时的世道崩坏形成鲜明对比,把所有人都带回之前的纯真年代,建立一个理想“尊礼守法”的新商朝。

应该说这是一个方法,不仅当年周文王就是这么干的,甚至后来还有人用这个方法成功过,这个人就是王莽。西汉末年,王莽用其无与伦比的德行,征服了所有人,让所有人都相信他会带领人民走向乌托邦。于是,王莽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当上了皇帝。

但历史的发展方向并不相同,宋襄公的方法可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宋襄公没有实施这个方案的能力。

【原文2】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白话2】

宋国人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当宋国人已经摆好了阵势,而楚国人还没有完全渡过河的时候,司马说:“对方兵多,我方兵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的时候,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可以。”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渡过了河,但还没有摆成阵势时,司马又把请求下令进击的话告诉宋襄公。宋襄公还是说:“不可以。”等楚国人已经布完了阵势,宋国人才发动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伤了大腿,门官被歼灭。

楚宋怎么打起来的?

在定下基本方针之后,宋襄公开始了他的行动,第一步就是会盟。他先搞了一次小的,试了试水。但不得不说,宋襄公的水平差齐桓公太远了,第一次会盟就开始丢人现眼了。

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

可以说,宋襄公的行为与他号召的“仁义”并不相符。

宋襄公选择用“仁义”作为口号去复兴商朝,不是说不可能,但是难度非常之大。

首先,政治不正确,齐桓公能当霸主是因为“尊王攘夷”,因为“尊王”才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大家还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但是你宋襄公的目的是“反清复明”,要把“饭锅”掀了,重新分配,那这帮诸侯们为啥跟着你啊?

其次,你要用“仁义”复兴商朝,你就得比周人更加仁义,你不能让别人挑出来一点毛病,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确实比周人强,那些怀念从前的人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一旦你的“仁义”出了问题,那么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其他诸侯们看清了他的底色。同年,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人家直接自己玩去了。

宋襄公旁边的子鱼看出来问题了,劝宋襄公说:

小国争盟,祸也

那意思就是说,咱们没这个能耐,还是消消停停的猥琐发育吧。但是宋襄公不听。

过了两年,宋襄公又组织会盟。这次声势比较浩大,齐孝公和楚成王都来了。但是在会上,宋襄公自顾自地以盟主自居,混然不把齐孝公和楚成王放在眼里。而且还擅自决定同年秋天要在盂地再组织一次会盟,宋襄公是真觉得自己是“仁者无敌”了。

在秋天会盟之前,子鱼劝宋襄公,带点军队防身吧。宋襄公说:“我仁者无敌,怎么能不讲信用?”其实严格来说,宋襄公并没有错,因为他要做给天下人看,“仁义”是有用的,如果带了兵,那就是不相信“仁义”的作用,那就是在否定自己。

到了盂地会盟之时,齐孝公干脆就没给面子,没到场。倒是楚国带了一帮小弟陈、蔡、许、曹、郑等着宋襄公。这回楚成王可没给宋襄公台阶下,直接就给宋襄公绑架了。并且发兵攻伐宋国,直接就打到了都城之下。

楚国的这次伐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让天下人看到了后来的历史走向——“仁义”有个屁用?还不是被我打得屁滚尿流,你们这套已经老掉牙了,以后就是强者为王的时代了,不要再抱有幻想了。

以“仁义”为立身之本的宋襄公,不仅被绑架了,还差点被灭了国。在这个背景下,他必须要反击,宋襄公选择攻打楚国的小弟郑国,楚国再一次伐宋以救郑国,双方在泓水开战。

对于宋襄公来说,他不仅要反击,而且还要以“仁义”的方式反击,要用正大光明的方式击败楚国。他要站在巧取豪夺的楚国的对立面。这样,他的政治口号才可以继续喊下去。就算是输了,天下人也会为他感到惋惜,他也就“不算输”。而且退一万步说,宋国就算玩阴谋诡计,也打不过楚国,倒不如输得体面一点,还能赢得天下“仁义”之人的尊重。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才会看到《子鱼论战》中宋襄公不趁人之危攻击楚国军队的画面。

客观地说,我们不能说宋襄公是愚蠢的。如果他选择“趁人之危”,那么他会失去“仁义”这个安身立命的根基。失去了这个根基,接着就会失去多年来积攒的那些支持宋国的力量。失去了那些力量,楚国随时都有可能将宋国一口吃掉。而他选择了“仁义”,就算这一仗输了,以后还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毕竟谁也没有想到宋襄公会在这场战争之后的第二年就死了,这本就是始料未及的。

【原文3】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白话3】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对已经受了伤的人,就不再伤害他;也不俘虏那些老人。古代打仗,不攻击处于险阻狭隘地方的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商朝的后裔,但仍然不攻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

人心不古

我想,对于宋襄公来说,最伤心的并不是打了败仗,而是国人都在谴责他。

在宋襄公的眼里,他所坚持的“仁义”应该是众望所归的,应该是所有人都会理解并坚持的。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世道已经崩坏成了这个样子,国人已经没有人坚持“仁义”了,反而都在怪他为什么那么SB。他的理想信念也随之崩塌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早已经回不去当年的样子了。但是宋襄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和政治口号,以及用“仁义”复国的决心。

所以宋襄公才会说: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希望渺茫,但已经在坚持。我们可以说他是不坚持不行,也可以说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对理想信念的执拗。

【原文4】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白话4】

子鱼说:“您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处于狭隘的地方而不能列阵,这正是上天在帮助我们。乘敌人处于险阻的地方而攻击他们,不是很好吗?这样还担心不能取胜呢。

况且现在那些强劲有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虽然碰上的是老年人,能俘获的也要把他们抓过来,对于那些头发花白的人还有什么顾忌呢?使将士知道什么是耻辱,教给他们怎样打仗,目的就在多杀敌人。

对于那些受伤未死的敌人,为什么不可以再杀伤他们?如果是不忍心再杀伤他们,那就不如一开始就别杀伤他们;如果是不忍心杀伤头发花白的敌人,那就不如屈服。

凡是军队,都要选择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鸣金击鼓是为了鼓舞士气的。乘敌人处于险阻狭窄的地方时,我们发动攻击,完全是可以的。我们的声势盛大,斗志昂扬,乘敌人处于混乱的状态,而击鼓进攻,也完全是可以的。”

理论创新

春秋时期是一个多元化的变革时期,各种理论创新层出不穷,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子鱼就批判了宋襄公的“迂腐”,认为宋襄公固守礼法,不跟随时代潮流是大错特错的。

子鱼认为,在当时的“现代战争”之中,趁人之危是值得提倡的,那是上天给我军的机会。

杀死俘虏也是可以的,谁让他是我们的敌人。

士兵的职责就是杀敌,要打就打歼灭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以前那贵族之间的“运动竞赛”式战争已经过时了。

同时提醒宋襄公,快放弃你那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吧,别想着复兴商朝了,赶紧老老实实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吧,以后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代了,现在没有人在讲“仁义”了。你要认清现实,时代已经发展到这样了,再也回不去了。

后续

宋襄公死了之后,宋国再无安身立命的基石,从此一蹶不振,遂降服于楚,终春秋战国,宋地沦为诸强征伐之战场,生灵涂炭。

如果宋襄公是“蠢猪”的话,那么为什么宋襄公活着的时候,宋国可以争霸。宋襄公一死宋国就任人宰割了呢?

有人说,就是因为宋国泓水之战打输了,遗祸后人,所以宋国才不行了的。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春秋初期,楚国的实力一直就很强大,而且一直就想北上发展。宋国是楚国北上的第一站,一直就有吞并之心。为什么非得等宋襄公死了,才去吞并宋国呢?

唯一的理由就是——消灭不了。

宋襄公继位14年,虽说没有齐桓公成功,但也积蓄起了自己的一些势力,并且用“仁义”的招牌,一定程度地笼络了天下人心,让自己有了保命护身符。

如果宋襄公不是用“仁义”的政治口号去复兴商朝,而是去“尊王攘夷”,那么没准还真能够成就霸业呢。作为当年管仲看好的追风少年,必不是愚蠢之人,却终因自己的理想主义葬送了大好局面。

在泓水之战之后,春秋进入了“无义战”时代。五年之后的晋楚城濮之战就首开伪装,佯退,诱敌,侧击等诡谲复杂之战法以弱敌强,大获全胜。再之后,华夏大地上的战争就向着“兵者,诡道也”一路狂奔了。

感悟

了解了宋襄公行为的原因和背景,我改变了对他“蠢猪”式的看法,同时又心生了一些怜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在学校学的是“仁智礼仪信”,你认为这一切都是对的,而且觉得别人也觉得这是对的。

但是等长大了之后,别人告诉你,之前学的那些都没用了,现在流行“一切向钱看”。

你不相信,你还是觉得“仁智礼仪信”是对的,并且努力地去坚持着,同时还想说服其他人,告诉他们“仁智礼仪信”才是对的。

然而,没有人听你的,而且他们还笑话你。觉得你是“蠢猪”,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端着那些“封建糟粕”。

慢慢的,你屈服了。你被所谓的时代大潮裹挟着,看是树立“一切向钱看”的理想信念,忘记了之前学的“仁智礼仪信”,但是你始终会感到一种撕裂感和无助感。

突然有一天,你受不了了。你决定不再随大流了。并且你要唤醒身边的人,不要在“一条路走到黑”了。

于是,你开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宣扬那些你觉得对的东西,但是,并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认同。不仅如此,你还发现,你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美女扭扭屁股。

时间长了,你还会坚持吗?

如果你会坚持,那么你觉得这种坚持是“蠢猪”吗?

反正我觉得不是。

以上,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同步发布于公众号:文茵史集

关注我,一个为女儿寻找历史教材的不靠谱父亲。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读书使人明智,这本《古文观止》中的所有文章都值得花时间去思考,建议大家让孩子们读一读。

本文关键词: 子鱼论战
本文标签: 动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