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质感生活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傣族新年习俗)
2023-07-23 09:58:02
Mars
206
来源:北师大民俗学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傣历新年,又叫泼水节,傣语“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傣历新年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中旬,历时七天左右。节日期间,有辞旧岁、迎新年、浴佛、泼水、赶摆等传统民俗活动,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满镇坝老傣寨为例,分别叙述了傣历新年的各种习俗。

一、辞旧岁、迎新年

傣历新年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楼上楼下以及院子里里外外全部清扫一遍,收拾整理房间,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叫“扫尘”。新年期间,每家都要做一种像年糕一样的食品,坝老傣人叫“烤蹦”。把糯米蒸熟后,放在脚碓里反复舂捣,过程中要加入红糖、蛋黄、芭蕉和少许香油,以免糯米团沾黏在石臼上,同时,也为了口感更佳。当糯米饭从软糯的颗粒状变成有粘性的面团后,拿出来,手工做成直径十五公分左右的薄薄的圆饼,放在簸箕里晾晒干,晒干后的“烤蹦”是金黄透明的。过年了,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用火烤或油炸,“烤蹦”慢慢膨胀成一个乳白色的大饼,分你一半,分他一半,香脆可口,风味独特,大人小孩都吃出了浓浓的年味。“烤蹦”是新年期间送亲朋好友最好的礼物。另外,“烤恩、烤肯”(粑粑和粽子)也是坝老傣人在新年常做的食品,用来招待客人,非常有喜庆意味。

傣历新年期间,是坝老傣村民祭祀和礼仪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首先,要祭祀家神,时间在新年前一天的早上。要做上好的饭菜孝敬老人,并给家神献一桌丰盛的餐饭,摆上米酒,点上蜜蜡香,跪拜祭祀家神,祈求家神保佑。

祭祀用的沙堆(岩温宰香 摄/2016年4月14日)

傍晚,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寨子里要举行送旧岁祭祀仪式。仪式上,每家要准备沙子、“烤蹦”、“烤恩”、“烤肯”、白线、一壶水、蜡条、爆米花以及自制的各种颜色的纸花等祭祀物品,由家里的女主人或女孩送到送旧岁的祭祀地点。过新年,坝老傣人都有穿新衣服的习俗,因此,大家都换上准备好的新衣服,特别是年轻媳妇和女孩们,不仅穿上了艳丽的筒裙,还要精心梳妆扮一番,佩戴鲜花和黄金、白银打制的发簪、项链、手镯、腰带等漂亮饰物,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来到祭祀地点。祭祀地点其实就是一个汇集各式服装和美女们争奇斗艳的场所。祭祀地点有一个高约1.5米,宽约2米,用竹篾编成的祭台,村民们把““烤蹦””、蜡条放在祭台上,纸花插在祭台的竹篾上,沙子潮水后,做成一个个约10公分高的小沙堆,小沙堆上插上像小红旗一样的“卓”,家里有几个人就做几个小沙堆,然后,把白线缠绕在祭台上。待所有事项准备完毕,村民们一起跪坐在下面,听“布占” 念诵祈福经。随后,由大佛爷念诵《送旧岁经》和《滴水经》,村民们在《滴水经》的念诵声中,将手中的清水滴到自己的面前。傣家人认为,水是连接先人与神灵的媒介,所以不管是赕佛还是举行各类仪式,都必须滴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

坝老傣寨送旧岁((岩温宰香 摄/2016年4月14日))

滴水仪式结束后,由村长组织村民们举行放高升仪式。高升是一种类似于小型火箭的烟花,将火药填充在直径约5公分,长约30公分的竹筒里,尾部放一根点火的引线,再绑扎在一根长约3米的竹竿上做支架,点着尾部的引线,整个高升便能呼啸着冲向天空。据做高升的匠人们说,填充火药的时候,要用少量水将火药均匀喷潮,一点点往竹筒里填,才能填得紧。如果火药填得太松,高升飞不上天,但填得太紧,竹筒又会爆炸,所以做高升是一项很吃功夫的技能,火药的填充量要拿捏得非常准确,才能让高升飞得又高又远。如果高升飞不上天或者爆炸了,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在傣家人的观念中,放高升仪式预测的是一家人一年的吉凶祸福,非常圣神而庄严,所以,放高升的时候,做高升的工匠们都会在一旁很小心地观察着。

坝老傣寨辞旧岁放高升仪式((岩温宰香 摄/2016年4月14日))

因为放高升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要有专人燃放,并且村长要在一旁监督和指挥,才能保证整个仪式安全进行。当各家的高升整齐摆放在发射架上后,放高升仪式便开始了。负责人点着引线,一个个高升呼啸着冲上天空,在蓝天里一声声爆响。燃放高升的时候,寨子里的锣鼓手要敲响象脚鼓、铓和锣,为大家助兴,高升放得越高,锣鼓声和欢呼声越响亮,整个场面非常壮观。辞旧岁燃放的高升,预示着将过去一年所有不顺心的事情都送走、放走。放高升的过程中,如果高升飞不高或爆炸,则说明你还没有脱离灾祸,因此要多做善事,关爱家庭,一心向佛。

第二天就是傣历新年(公历的4月15日),相当于春节的大年初一,坝老傣寨要举行迎新年仪式。送旧岁的地点选在太阳落山的西边,寓意陈年旧岁的逝去;而迎接新年地点则要选在太阳升起的东方举行,寓意新年的勃发和生机。迎接新年的仪式程序上与送旧岁方举行,寓意新年的勃发和生机。迎接新年的仪式程序上与送旧岁的差不多,但意义不一样。迎新年仪式,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祈求的是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人畜兴旺,迎新年放高升仪式则是祈求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高升放的越高,说明这一家在新的一年里会万事顺意,平安吉祥;相反,如果高升放不顺利,村民们会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将会遭遇坎坷或挫折,因此做人做事要倍加努力,万分小心 。

坝老傣寨迎新年放高升仪式(岩温宰香 摄/2016年4月15日)

坝老傣寨迎新年放高升仪式(岩温宰香 摄/2016年4月15日)

傣历新年这天,除了做迎新年仪式以外,还要举行盛大的浴佛仪式。浴佛用的清水由专人负责集取,在太阳还未出山的时候,将不同溪流的7种泉水全部集齐,送到缅寺。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缅寺内。浴佛仪式由“布占”和大佛爷主持。在大佛爷庄严的诵经声中,由村民们推选出来的浴佛代表将缅寺里的佛像全部请下来,用清水将佛像清洗一遍,经过清洗的佛像焕然一新,闪烁着金光。清洗过佛像的水由村民们带回家,给家里的人洗头、洗脸。村民们认为,清洗过佛像的水沾染上了佛的灵光,有灵性,能保佑他们一年顺利、安康。

二、泼水节的欢歌

泼水节是傣族全民狂欢的盛大日子。泼水当天,大街小巷和泼水广场上,聚集了来自各单位,各村寨的人群。大家提着桶、带着盆,或以单位、或以村寨结成一个团队,无论男女老少,也无论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客人,都相互呼喊着,欢呼着,甚至狂放的尖叫着,脸上带着欢愉的笑容加入到了泼水的队伍中。泼水期间恰是西双版纳最热的时节,人们用圣洁的清水相互泼洒在对方头上、身上。姑娘的裙摆下流淌着水滴;小伙的头发上沾坠着水滴;小孩的衣帽上浸满了水滴。“泼湿一身,幸福一生”是傣家人的理念。快乐的水花带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在人群中飞舞,在天空中变幻出一道道欢乐吉祥的彩虹。

傣族是一个崇尚水的民族,其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个神力无比的魔王,凭借自己的神通,无视天规,肆意妄为,危害一方。魔王所到之处,或洪水泛滥,或火光冲天,肥沃的田地被大水淹没,美丽的青山被大火吞噬,就连天神对他也毫无办法。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种不了田地,采不了茶叶,叫苦连天。为了拯救百姓,魔王七个善良的女儿决心大义灭亲,杀死魔王,救百姓于水火。于是,她们灌醉了魔王,并从魔王的口中套出了他的弱点。她们剪下了魔王的头发,做成一把弓箭,对准魔王的脖子射去,魔王的头颅顿时滚落下来。可是,头颅落到地上,所到之处,便燃起了熊熊大火,七个女儿便轮换着抱起头颅,其他六个就用水泼向头颅灭掉大火,直到头颅腐烂发臭。为了消除七个女儿身上的臭气,百姓们将清水泼洒在七个女儿的身上,感谢她们的正义、善良和勇敢。为了永久纪念为民除害的七姐妹,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就用圣洁的清水相互泼洒, 洗去身上的污垢,表达各自的祝福与祈愿。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水在傣族民众中的神圣地位。水既能洗去看得见的污秽, 也能除去看不见的不幸与灾难,具有洁净去污的功用。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载:“风土下湿上热, 多起竹楼, 居濒江, 一日十浴。”《滇志》卷三十载:“水摆夷好近水居, 每日必浴以洁其体, 男妇皆然。”可见,傣族与水的历史渊源。“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有山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些谚语也道出了水在傣家人心目中神圣的地位。

三、赶摆场上的风情

傣历新年期间,各个“勐” 的村寨都会轮流举行“赶摆” 活动。其中,第一个“摆”是最重要也是最盛大的,因为要在这一天举行庄严的“赕勐神”仪式。祭祀仪式这天,各寨选派最年长的老人做代表,在佛爷的引领下,来到坝子中间那棵古老的菩提树下祭祀“勐神”。菩提是当年佛祖释迦摩尼在树下悟道成佛之树,是神树。因此,傣家人认为,菩提树是有灵性的,它是逝去的先祖们容身之所和歇脚之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树。因此,菩提树被尊为南传佛教的“五树六花”之一,凡是缅寺旁都要植上菩提树,而普通人家的居所旁则不能,因为只有缅寺里的佛光才能加持得了它,普通的人家没这种法力。前来祭拜的老人们把菩提树附近的杂草铲除干净,平整其根部的泥土,在佛龛前摆上鸡鸭鱼肉等祭祀品,给菩提树栓线、赕饭、滴水,佛爷会念诵祈福经,众人手握点燃的烛条跪拜祈祷,祈求勐神保佑全镇五谷丰登,平安幸福。祭祀完“勐神”,才能举行“赶摆”的相关活动。

祜巴龙庄勐长老参加傣历新年活动(岩温宰香 摄/2018年4月13日)

四月的天,阳光明丽,惠风和畅,正是出游的好日子。村民们骑着摩托车,驾驶着拖拉机,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相约着去“赶摆”,构成了西双版纳一道亮丽的风景。尤其是傣家“小卟哨”们(年轻的姑娘),一个个花枝招展地打扮起来,鲜艳的筒裙,闪亮的发簪,打着五颜六色的油纸伞,三五成群的徜徉在田埂上、小河边,脚步优雅,身影迷人,像一片片五彩的云霞在轻盈的流动。只要身穿绚丽筒裙的傣家女子撑着油纸伞从赶摆场走过,周围的目光都会情不自禁的落在她们身上,小卟冒(年轻的小伙)们的呼喊声,呼哨声也会紧随其后。

作者赶摆路上与“小卟哨”们的合影(岩温宰香 摄/2018年4月13日)

无论是哪一个村寨的“赶摆”场,“赶摆”当天都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画面:多情的“小卟哨”把自己精心绣制的香包轻轻扔给中意的“小卟冒”,也扔去了少女最动情的眼神;小孩子们用水枪相互喷射着,咯咯的笑声穿梭在“赶摆”场上。可是,最热闹的还是赶摆场中央的那块跳舞场地。当场子里的锣鼓声“叮叮咚咚”敲响的时候,那是傣家人最爱跳的象脚鼓舞(一种围成圈跳的集体舞)开场了。人们的目光和脚步,都会被吸引到这里。几个如棕榈树般挺拔英俊的“小卟冒”在中间打着象脚鼓,敲着铓锣,在场子中央欢快的跳着象脚鼓舞,一圈圈围着他们的是翩翩起舞的人群。第一圈是美丽的“小卟哨”们,像淌洋在碧波里的绿孔雀般,舞姿优雅舒缓,含情脉脉,群服上的片片“孔雀翎”,舞出了五光十色的梦幻世界;第二圈是中年妇女们,似和风轻抚凤尾竹的轻柔,一点也不输给年轻的“小卟哨”们;第三圈是老人们,他们神采奕奕,都拿掉了头上包着的白头巾,露出插满金钗银钗的发髻,手上戴着的金镯子、银镯子以及腰上的银腰带在阳光下金光闪烁,银光倾泄。围观的汉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其他民族也都纷纷加入进来,“哆…歌…水水水…喔咋喔咋哩…嚯嚯…”欢歌笑语久久荡漾在赶摆场的上空。

小卟冒敲响象脚鼓(岩温宰香 摄/2018年4月13日)

“跳啊跳

好好的跳

美美的跳

跳得姑娘掉下晒台

跳得伙子齐喝彩

跳得姑娘发呆

跳得伙子想求爱

跳得姑娘乐哈哈

……”

多才多艺的“章哈”(傣族民间歌手)们也放开了美妙的歌喉,现场为快乐的舞者们唱起了赞歌。

四、村寨里的欢娱

新年最后一天(公历4月18日),坝老傣寨的村民都要聚集到本村寨的缅寺,唱歌跳舞,放烟花爆竹,进行新年最后的狂欢。狂欢结束后,年轻男女敲锣打鼓,唱着歌,跳着舞,到寨子里每家每户去“阮苏”(带有娱乐喜庆的乞讨),唱歌的内容大概是:来乞了,来讨了,我们来乞讨了,不给多,也给点,给我们买花送姑娘……”歌词里也有希望主人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欢乐、幸福安康的唱词。一般是男孩子唱歌,女孩子跳舞。家里的主人会高兴的送给他们一些粑粑、烟、酒以及钱。甚至有的主人也一起参与进来,整个“阮苏”活动的气氛非常热烈、欢快,一直持续到深夜,给每家每户带去了吉祥和欢乐,也把新年庆祝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傣历新年期间,傣家人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鸡,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喝酒,庆祝自己的新年。所以,新年期间,村寨里宾朋满座,歌舞飞扬,“水!水!水......”歌声、行酒令声此起彼伏。

坝老傣寨村民在跳集体舞(岩温宰香 摄/2018年4月18日)

注释:

1.布占:傣语,是村寨里的神职人员,负责祭祀活动中的一些辅助性工作,协助大佛爷做好祭祀和日常礼仪活动,一般由过去做过佛爷后又还俗的人员担任。

2.傣语音译,意为地方 [place]。多指平坝地区。曾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现仍存在于地名中。如:勐海县、勐满镇等。

3.赶摆又称“做摆”,“做摆”的规模不一,有的以村为单位举行,有的几个村联办,时间也各有不同。形式类似于庙会活动。

作者岩温宰香

作者简介:

岩温宰香,男,傣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双版纳作家协会会员、勐海傣学会副秘书长。

文/岩温宰香 图文编辑/晏秋洁

本文关键词: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