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纵情山水
古希腊建筑代表作(科普成果 | 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②)
2023-08-03 10:28:01
Mars
188
来源:浙江社科

古希腊建筑代表作。一、古希腊建筑赏析

古希腊建筑

提到希腊,人们当然联想到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间,大约是与我国的春秋战国同一时期,古希腊无论是在经济、科学技术,还是在思想、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都为全人类留下了相当宝贵的财富。它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源头之一,几乎可以说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也同样有着极其高深的造诣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古希腊文明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想要了解古希腊建筑,就不得不提到雅典卫城,它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几乎可以说雅典卫城的建筑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意思是“高处的城市”。关于雅典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神话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边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为这座城的保护神,海神波塞冬也想获得新城的归属权,他们互不相让,于是争夺起来。后来,神王宙斯裁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从里面跑出了一匹象征战争的战马。而雅典娜用长矛一击岩石,石头上立即迅速地生长出一株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橄榄树。橄榄树象征着和平和丰收,人们欢呼起来。于是,雅典娜成为了新城的保护神。人们用她的名字将城命名为雅典。并将橄榄树栽满雅典各处。

(神话故事:波塞冬和战马、雅典娜与橄榄树 图片转自搜狐网)

卫城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当时的宗教与政治中心,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它同时还起到了战时避难的功能,是一座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其中还包括了希腊古典艺术最伟大的四大杰作——帕特侬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它们诠释了一千多年来在希腊繁荣、兴盛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可被视为世界遗产理念的象征,特别是帕特农神庙,更是被后人称为古代七大奇观之一。1987年雅典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雅典卫城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卫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最初,卫城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所以将它建造在一块面积约为4平方千米的高地上,高地的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而且在山顶的四周都筑起围墙,地形十分险峻。

公元前499年,希波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前后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战争,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这场战争最终是以希腊联军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但是在公元前480年的波斯第二次入侵时,雅典一度被波斯所占领,卫城也遭到了波斯人的彻底破坏。传说战争结束后,雅典人花费了将近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了卫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了卫城的全部建筑。

(波斯人占领卫城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26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来到这里,还能够见到卫城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遗迹依然屹立在这里,无可非议,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遗产,是建筑学史中的瑰宝。

(胜利女神经典形象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雅典娜神庙是卫城中最早的建筑之一, 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是雅典卫城最早的爱奥尼亚式建筑。神庙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雅典附近出产的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晶莹洁白。其内有一座大致呈方形的内殿和一个每端各有4根圆柱的爱奥尼式门厅。建筑物外部,围着一条宽近半米的中楣饰带,上面装饰以高凸浮雕。

庙东面的浮雕上刻有手执盾牌的雅典娜神像。雅典娜神像旁边竖立着主神宙斯像,朝南的角落里还有其他诸神像。其他各面浮雕的内容为公元前479年普拉迪战役中的战斗场面,其中西面是雅典人同贝奥拉提亚人作战,两侧则是同波斯人作战的情景,内殿就是一座大型大理石的胜利女神像,她右手握一颗象征多产丰收与和平的石榴,左手则是战神雅典娜的头盔。然而2500多年的历史,使它历经兴废盛衰与战火洗劫,17世纪英国人又拆走了许多浮雕,如今我们无法见到完整的神庙了,已经只剩下几座11米高的圆柱。

(雅典娜神庙遗址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来到卫城的最中心,就可以见到雅典卫城中最著名的建筑遗址-帕特农神庙遗址,帕特农神庙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明显的说明它在整个建筑群中的地位,它位于整个卫城的最中心,也是最高的石灰岩山岗上,从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同样是为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始建于公元前447年,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整座堂宏伟壮观,结构严密,比例协调。

(帕特农神庙近景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神庙基座占地面积2300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神庙由46根高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柱间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和珍禽异兽。全庙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当人们来到帕特农神庙的正面,见到这座宏伟的建筑是,看到的正是一个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的面,正是接近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

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在东边的人字墙上的一组浮雕,镌刻着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神之王宙斯头里诞生的生动图案;在西边的人字墙上雕绘着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守护神的场面。

(帕特农神庙上的浮雕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1687年威尼斯军队炮轰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堆放在神庙里的炸药,把庙顶和殿墙全部炸塌。19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额尔金,雇用工匠,把表现雅典娜勋业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这批稀世之珍,有些在锯凿过程中破碎损毁,有些因航海遇难而沉入海底,幸存的仍陈列在英法等国的博物馆里,神庙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也早已不知所踪。

即便如此,雅典卫城仍然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在这里埋藏着希腊黄金时代的理想,苏格拉底的哲学,和毕达哥拉斯的几何学。战争的破坏,宗教的亵渎,文化的掠夺,这一切都无法减弱它的魅力。

二、德国的教堂建筑赏析

在德国,几乎每一个城市甚至是小镇,都有一座教堂,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全名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位于德国的第四大城市科隆,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艺术史专家认为它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1996年,科隆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科隆大教堂全景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但由于历次战争阻隔,特别是“30年战争”和“百年战争”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以及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建筑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兴建大教堂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供奉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遗骸是1164年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冯·达瑟尔追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的最珍贵的战利品,这使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欧洲基督教朝圣地。直到1248年,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并且选定在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动工建堂,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科隆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重要象征。

(东方三圣骸骨供奉处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成为被轰炸最惨重的城市之一。战争结束时,科隆城市被毁百分之九十。由于德国天主教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古教堂才免遭轰炸。科隆大教堂虽然没有被毁掉,但也中了盟军十多枚炸弹。

(二战后的科隆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如今,科隆大教堂就矗立在科隆市的市中心,出了科隆中央火车站的大门就可以见到,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它是由两座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

当人们见到科隆大教堂,首先为之震撼的一定是主门的两座高塔,塔高157.3米,直指苍穹,令人感受到它的神圣庄严。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座高塔在1880年代之前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直至如今,它仍然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

(大教堂主门高塔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除了主门两座高塔之外,科隆大教堂的建筑结构也是极为罕见,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而科隆大教堂为五进建筑,而且对内部空间进行了挑高和加宽,不仅如此,整个架构都由磨光石块砌成,共16万吨石头如同石笋般建筑而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为了烘托主门的两座高塔,在教堂的主体结构上方,还专门设计并建造了约1.1万座小尖塔。

(大教堂顶的众多小尖塔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进入教堂的内部,首先见到的是中央大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在中央大礼拜堂的四周是四个小的礼拜堂,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5700个,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

(中央大礼拜堂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记载玻璃的总面积达1万多方米。玻璃上的描绘美轮美奂,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传说舒曼进入这个大教堂即震摄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写作〝莱茵交响曲〞的意念。

(教堂四壁的彩色玻璃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沿着钟楼拾阶而上,爬上509级的阶梯登上教堂的钟塔,在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早安装的是三王钟,重达3.4吨,铸造于1418年,安装于1437年,目前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安装于1924年,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每逢祈祷时,钟声洪亮,传播得很远。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为壮观:在灯光的辉映下,教堂显得荧光闪烁,灿烂夺目,美不胜收。装在四周各建筑物上的聚光灯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蓝色的冷光,照在宏伟的建筑上,蓝莹莹的璀璨晶亮,仿佛嵌上了蓝色的宝石,染上了绮丽的神秘色彩。教堂中央的双尖顶直剌云霄,一连串的尖拱窗驮着陡峭的屋顶,整座教堂显得清奇冷峻,充满力量。

(大教堂夜景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除了建筑本身的宏伟壮观,精美绝伦之外,科隆大教堂里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和第一位建筑师哈德设计教堂时用的羊皮图纸,为研究13世纪建筑和装饰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浮雕,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还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其他无数的精美石雕。除此之外还有一座11世纪德国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它是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唱诗班回廊,还保存着15世纪早期科隆画派画家斯蒂芬·洛赫纳1440年为教堂所作的壁画和法衣、雕像、福音书等文物。其他一些珍贵文物现保存在—个金神龛内,而这个金神龛被认为是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之一。还有在教堂祭坛摆放着的中世纪黄金匣,由黄金和宝石组成。这些都是教堂的古老珍藏,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当然,最为宝贵的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

(大教堂雕像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三、法国的城堡建筑赏析

浪漫是法国的代名词,在法国,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各类城堡就有10000多座,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1000多座。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香波城堡。香波城堡位于法国中部的小城布卢瓦的附近,从巴黎出发只有不到两小时的车程。城堡坐落于美丽的卢瓦尔河畔,这里正是法国贵族生活气味最浓厚的地区,森林遍地,盛产木材、葡萄酒,法国历代的国王、贵族在此打造了一座又一座度假用的狩猎宫殿,而香波堡就是卢瓦尔河谷众多城堡中最宏伟也是最大的一个,其中珍藏了4000多件绘画、挂毯、家具和艺术品。

城堡与周围的森林、河道、村镇共同组成了尚博尔国家领地。拥有5440公顷土地和32公里长的围墙,是欧洲最大的封闭式公园。

(香波城堡远景鸟瞰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香波城堡近景鸟瞰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城堡始建于1519年,至今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从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建造,到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才最终完工,尽管如此,城堡并没有因为换了主人而改变原貌,成为为数不多的基本保持着原初设计被留存的建筑之一。整个城堡精雕细琢,共有440个房间,365座烟囱,13个主楼梯和70个副楼梯,通体的白色大理石材料,完全的对称结构,还有数不清的尖塔和钟楼直冲云霄,以示永恒,充分体现了法国贵族对艺术及奢华的热爱。

(城堡顶上的尖塔与钟楼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波堡的设计过程中,年轻的弗朗索瓦一世邀请到了当时享有盛誉的大师、意大利伟大的博学家、文艺复习的代表之一达·芬奇参与设计,这也使得城堡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达·芬奇也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年。同时,这也是法国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香波城堡长宽各有100多米,气势磅礴。中间是正方形的主堡,两侧为四个圆锥形的巨大角楼。主楼上三座圆柱形的钟楼城堡的尖顶直插云霄,象征着权力的巅峰和王室的永垂不朽。这个城堡的顶部建筑极为奢华,在正中央的宫殿顶部之上建造了满满的的塔楼和尖顶的屋顶,看起来城堡林立,增添出一种华贵无比的感觉。

(香波城堡外观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而城堡的设计中最为巧妙的就是位于它中心位置的“双螺旋楼梯”,这也正是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杰作,两组独立的楼梯相互交错地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轴心,螺旋式地盘旋而上,同时上下楼梯的人,可以相互看见,而不会碰面,周围是严密的设计和宛如一个镂空的城堡形状,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一根多洛克柱式的廊柱,极尽巧妙与奢华。据说,这是当年国王为避免王后和他的情妇正面相遇时引起尴尬和纠纷,特地请达·芬奇设计的,堪称建筑史上一绝。

(城堡里的双螺旋楼梯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沿着这座楼梯向上,可以登上城堡的屋顶,屋顶上充满了各种形状的塔拉,这些塔楼有的是装饰,有的是取暖用的暖炉烟囱。而这些塔楼之间还留有一块巨大的露台,便于王室贵族在这里欣赏风景。在这里,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观赏到香波堡的庭院和园林,何对称的庭院修建完美,宽阔整齐,远处的密林郁郁葱葱,营造出一种威严不可侵犯的气势。除此之外,配上屋顶的烟囱和塔楼,还会令人感觉置身于由屋顶、烟囱和塔楼组成的天空之城。

(香波城堡屋顶的风光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作为一个醉心于建筑艺术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本人的房间自然也是精美绝伦。他的房间位于城堡侧翼的一个抛物线形状的镂空屋顶下,上面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石盘,里面雕绘着一只巨大的蝾螈。房间内遍布各种壁画和挂毯,还有佛朗索瓦一世的宝座,精美华丽的座椅的边框是用黄金打造的,无一不是珍藏的物价之宝。

(弗朗索瓦一世房间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蝾螈是弗朗索瓦一世的象征,并用这句座右铭来描述它“Nutrisco et extinguo”(“我滋养正义之火,并消灭邪恶之火”)。在尚博尔有几百个雕刻的蝾螈形象,它头戴王冠被包围在火光中,或者正在喷水熄灭邪恶之火,或者正在吞下正义之火,如今一只用线条勾勒出的头戴王冠的蝾螈到已经成为法国卢瓦尔-歇尔省议会的标识。

2006年,法国国家古迹中心首席建筑师帕特里克·彭索事务所对香波城堡中被称为“波利涅克”的厨房区进行了修复,厨房区坐落于被称为“迪约多内”(意为“神的赠予”)的城堡主塔西楼的一层。

该空间由一个大约80平方米的大厅和几个附属小房间组成,分别应该是一个大厨房,一个酒窖,一间办公室,一个食品储藏室和一间面包烘焙房,大约是在1782年开始形成的。当人们来到香波城堡参观,可以清晰的看到至今为止已经被修复的18世纪的部分厨房区:主厅中置于一个石灰排风口之上的大烟囱,连接着一个面包炉和一个转动烤肉扦的机械装置,一个安置在被用作办公室的小房间里的点心炉,一个和面缸,留在拱形食品储藏室里的几块布的碎片,还有一块老洗碗池的石头遗迹。现在,古迹专家们仍然继续努力在通过留存的设计图资料和档案渐渐复原更多的厅室功能。对这一区域的修复、开发和开放很好的使游客对古代城堡居住者们的日常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

香波城堡除了建筑本身以及其中的无数珍贵文物之外,它还是一座为艺术而生的城堡,自弗朗索瓦一世初建此地开始,众多艺术家就是宫廷聚会或国王组织的娱乐活动的座上宾,后世在这里停留过的国王和大人物们也将这一传统继承了下来。因此到17世纪末的路易十四时期,尚博尔成为了著名的戏剧创作场所,例如1669年上演的《浦尔叟雅克先生》。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1670年,国王邀请了莫里哀的剧团来到香波城堡,为整个宫廷表演后来名声大噪的芭蕾喜剧:贵人迷。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在这场表扬中莫里哀饰演的茹尔丹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第二次演出后,国王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事实上,莫里哀,这是您作品中最令我开怀的一部,这部戏精彩极了。”由此这部演出成了莫里哀所有作品中被演绎次数最多的一部,2015年6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也上演了这部创作,并且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莫里哀像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如果说香波堡是卢瓦河古中最壮观最宏伟的城堡,那么舍农索城堡就是河谷中最美丽的城堡。附近的居民常喜欢把香波城堡和舍农索城堡称为法国古堡里的一王一后。

舍农索城堡,又称雪侬梭城堡或女人城堡,位于法国中西部小城昂布瓦斯以南,靠近雪侬梭小村落,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它的初建者以及初建的时间,只知道是从11世纪时开始见于历史记录。

舍农索城堡的命运与香波城堡截然不同,可谓波折不断,在1441年,为了惩罚当时的城主让·马奎斯的叛乱,它的前身就被当时皇家军队放火烧毁,后来在1430年重建。但是在不久后的1513年,又被让·马奎斯的继承人皮尔·马奎斯卖给当时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财务大臣汤玛斯·波黑尔以偿还庞大的债务。此后,在1515年-1521年间,波黑尔为了建造一座全新的官邸,原有的城堡再次遭到破坏。1535年后,舍农索城堡归王室所有,之后又几次易主。不过最为可惜的是,在大革命期间,舍农索遭受了战火的洗礼,立面的众多珍贵宝物都被流失。

由于多次被破坏和重建,所以舍农索城堡的建筑混合了哥德式建筑与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城堡的建筑主体结构依势横跨在谢尔河上,成为是一座架在河上的长廊。

(舍农索堡外观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它的左右两翼分跨在卢瓦河的支流察尔河两岸,中间由五孔廊桥相连,既是廊亦是桥,由此也得到了“水上城堡”的美誉,也有人把它称为“停泊在察尔河上的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梅尼尔家族在这座长廊上设立临时的医院。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从纳粹占领区通往位于谢尔河的另一岸的维琪法国的通道。而位于两侧的花园仿佛是城堡鬓边的佩饰,与城堡的建筑搭配得完美无缺。

经过一代又一代主人的打理,舍农索成为卢瓦河谷所有古堡中最精致典雅最富浪漫气质的一座城堡。它与周边的河流、园林和绿树构成了一幅非常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舍农索堡鸟瞰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22KPW05YB

课题名称: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

负责人:虞晓露

推荐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关键词: 古希腊建筑
本文标签: 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