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星辰大海
新时空国际商务广场(坚守上海!几个普通人的故事)
2023-07-05 10:28:01
Mars
168
来源:来咖智库

新时空国际商务广场。文 | 金刀

新时空

编辑 | G3007

谁能想到,现实总是能比小说更加魔幻。繁华上海,封城月余。

突然想起了《爱情神话》里老白的样子。这天早上,他悠悠闲闲的踱步,在小弄堂里跟邻居打完招呼,再去菜市场挑拣最水灵的食材,他教成年人画画,朋友们没事就在一起喝红酒探讨艺术,在这上海的小弄堂里,连街边鞋匠都在谈论阿姆斯特朗和哲学。

但突如其来一个响指,上海的烟火气已不在。三月底至今,无论我们是否人在上海,通过网络,基本每天都能收到本轮上海疫情的各类消息。时而义愤填膺,时而热泪盈眶,是我们当下真实的写照。比起我们在网络中看到的上海,也许身在上海的他们更有代表性。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联系了几位上海的朋友,其中有居家快一个月的单身妹子,有忙得焦头烂额的前置仓站长,还有在每天在陆家嘴来回穿梭的快递小哥——现在的上海,虽然活力不在,但仍旧是他们坚守的家园。

身为看客,我们也无法去评价任何,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记录,记录下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普通,却不平凡。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01

陆家嘴的生命线

小郑是外地来沪打工人员。

最开始小郑在老家一座三四线城市开网约车,后来听人说上海赚钱多,就跑来上海打工赚钱。像这个城市千千万万的普通打工者一样,小郑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希望能早点攒够钱,在老家买套房子,再娶个媳妇。

2021年底,小郑加入了某外卖平台,专门跑上海鼎鼎大名的陆家嘴区域。

3月底开始,平台上的物资越来越难买到,小郑开始转战跑腿业务,开始接线下渠道(朋友圈,微信群,好友介绍等)的订单。4月开始,随着上海疫情局势进一步恶化,跑腿需要每天都提供核酸证明、绿码、跑腿工作证,健康证。路上的交警和大白会经常随机抽查24小时核酸证明,各种进出的场所也需要24小时核酸才能进入。

小郑必须每天晚上赶在21:30之前做完核酸,这样才能保证夜里能很快出来结果,因为第二天早上6点小郑就要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了。路上有很多免费做核酸的网点,但普遍都排起大长队,非常耽误时间。小郑虽然舍不得,但是也只能选择自费去仁济医院做核酸。刚开始一天要40元,这让小郑特别心疼,后来费用降到了28元,按小郑的话说“没有那么心疼了,但还是觉得贵。”

4月8日之后,上海的管控升级,大街上只能看到和小郑一样的配送人员和防疫人员,小郑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周围的同事每天都有人确诊被拉走,陆家嘴地区的跑腿小哥人数越来越少,但单量却像潮水般涌来,小郑除了吃饭睡觉外都在工作。这时候网上开始流传上海跑腿小哥一天能赚一万的神话,各路人马说什么的都有,似乎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冒着生命危险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变成了坐地起价吃人不吐骨头的妖魔一样。

小郑告诉我们,现在平均跑一单的价格50-60元,超过5km的一单最高可以拿到100元,确实比疫情之前高了不少,但是排队取货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下来一天也没多少单。陆家嘴地区开着的超市本来就不多,主要是联华和一些小超市,购买的又是日用品,油盐酱醋,零食等(生鲜类比较少,主要是供给少),这类产品需求旺盛,排队很夸张的。

曾经一次小郑排了3个多小时才拿到物资,快的时候也得1小时起步才能拿到货。这样算下来,小郑一天也就赚300-500元,加班多的情况下能拿到700-800元。尽管完全不如网上说的日入一万那么夸张,但对小郑来说也很开心了,疫情前他每天的收入也就200-300元,现在月入一万以上了,能加快他存钱的步伐。

因为回到小区会被封禁导致无法工作,小郑已经很久没回去居住了。平时晚上基本都在桥洞下、公园躺椅、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厅内休息。四月的上海有过一次明显的降温,把小郑冻得够呛,但是为了工作赚钱的他,还是在咬牙继续工作。小郑也许没想到的是,因为他的坚持,才保障了能把起码的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上。

02

90后的时代责任

来自江西的90后前置仓站长小石,一直负责着逸仙路地区的外卖前置仓工作。93年的他,管理着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卖骑手,平时服务着周边的人群。小石本人文质彬彬,做事也有章可循,深得骑手们的信赖。

4月上海的感染人数陡然而增,随之而来的是管控措施大升级,小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单量直接比之前翻了3-5倍还多。但是,因为疫情来得太迅猛,很多骑手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被封在了小区里出不来,小石手下的人手少了很多。

人虽然少了,但单量却增加了好几倍,只能每个人都超负荷工作。在小石的站里面,大家基本上工作时长都在16小时以上,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都在配送的路上。

运力不足是主要问题。因为运力不足,订单常常严重超时,大部分客户对此都表示理解,毕竟在疫情的当下能买到物资就谢天谢地了,也有一部分人对配送时间产生了抱怨。“可以理解,毕竟疫情搞得大家心情都不好,在家吃不到东西饿肚子。有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小石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配送站,站里搭起了帐篷,帐篷里有睡袋。小石工作累了,直接倒头就睡。因为防疫措施的关系,骑手们暂时没地方可去,小石的站里特别为大家准备了睡袋和帐篷,让所有人住在一起。本来公司给他安排了酒店可以住,但他坚持要和骑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既能做好表率作用,同时也能随时开展工作。

相比较市面上动辄翻2-3倍的物价,小石所在站一直保持着正常的价格,所以周围大约有10000人左右每天都在抢购生活物资。即使在物资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紧张的现在,人们依然保持着每天秒杀的习惯,肉类和蔬菜只要一上架就会被一抢而空。

他还偷偷告诉我们一些抢菜小秘诀,提前把选好的产品放进购物车,不要一次囤积太多,保持一直刷页面……

“简直比双十一火爆太多,”小石也很无奈,因为大家现在都比较缺物资,导致很多人但凡能买到就多买,也让站里的备货压力一直较大。

小石所在站对顺路跑腿兼职一直是高压态度,严禁骑手们接私活。“不过大家也没空接跑腿单,现在的单量能保证全部送出去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有时间去排队跑腿呢!再说了,现在疫情期间公司给的补贴也比较多,大家普遍收入都在1-2万元,算是高薪了呢,何必冒险去赚那点钱嘛。”小石这样告诉我们。

小石现在最头疼的,还是单子配送问题。目前没有特别的办法补充人手,单量还保持在高位,小石和骑手们只能继续拼命去送,尽可能地保证能让下单的客户都能拿到想要的物资。在小石的心中,一直有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也传递到了站里的每个人身上。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站里这种连轴转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03

懊糟的商住公寓

懊糟,是方言中烦恼的意思。

芳芳已经在家里呆了快一个月了。现在每天除了跟同事和伙伴们的电话会议,其他时间都在琢磨怎么囤积物资,以及做饭的问题。

4月8日这天,她所在上海市长宁区新时空国际商务广场公寓,街道居委会以公寓为商业产权为由不发放物资。

芳芳和其他住户一起,找上海市静安区的某商业性质公寓居民居委和街道电话沟通,得到的答案是:目前物资不足,优先住宅产权的居民,等后面物资充足了会考虑商业性质产权公寓的居民。

等啊等,等到4月19日,浦西风控的第19天,公寓的居民仍然没有收到政府的物资,全靠大家团购自救。公寓楼下甚至开了物品共享区,不需要的、多的东西可以放出去,谁需要谁拿。

公寓的居民既有本市户籍人士,也有外地户籍人士,同样有外国人。虽然网上都在传说上海对外国人有优待政策,但住在商住公寓的外国人并没有得到所谓的优待。

不止普通商住公寓得不到保障,即便是上海黄浦区政府的人才公寓,也一样存在着“歧视“的现象。该人才公寓一直被定位为示范性工程,只有区内国企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员工才有名额入住,但也就在4月12号之后才收到政府的第一批物资,且数量很少。

住在公寓的居民不止有得不到救济物资的烦恼。除了物资发放,芳芳还发现在静安区出现了商住公寓不能作为单独门牌号划分风险等级的情况。商住公寓即便全是阴性,也不能单独作为防范区解封,必须跟旁边的住宅小区绑定,实行“连坐制度”,只要旁边小区有阳性这边也被封。并且在从来没有阳性的情况下,公寓里的居民被要求多次核酸(市里只要求抗原)。商住公寓、甚至政府的人才公寓,在疫情中权益得不到保障,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

街道物资发放时,不认人,只认产权性质,仿佛商住公寓里的人不在上海一样。在解封条件设置中,商住公寓也不具备独立解封的条件,即便全阴也继续严格风控。上海的房价贵人尽皆知,这座城市拥有太多的商住公寓,里面的居住者估计做梦也没想到,疫情期间会被以产权的方式歧视。

04

想当志愿者的热血青年

小陈在上海已经生活多年,早已融入这座城市。4月15日,小陈注册了上海静安区的志愿者,4月16日开始申请一些公开招聘的抗疫志愿者,但是一直在审核中,没有任何回复或者电话联系,至今也没当上志愿者。

上海本次疫情中人手紧张,基层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了一些悲剧事件,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是党员,可以在社区登记,其中少量的党员会被号召成志愿者,参与消毒和物资发放的工作,然而大部分的党员在登记后就没有任何下文。小陈想申请当街道、居委的志愿者,又会被告知不允许出门,只在小区内部和物业联系做志愿者即可。但小陈所在的小区人手十分充足,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志愿者。小陈看到新闻里各个地方都在缺人,想要为上海出一份力,却一直苦于没有渠道,有种一腔热血被浪费的感觉。

小陈就此事向向区一级部门电话反馈,也尝试拨打12345市长热线,但电话始终处于占线的状态,想来疫情期间估计有太多人拨打相关电话求助。小陈在一网通市委市政府信箱写过两次信,但均未看到任何实质性的处理和反馈。

结 尾

根据今天的新闻报道,上海新增病例比之前下降了不少,有逐步好转的趋势。同时上海的物资供应也在逐步恢复起来,部分小区在团长的帮助下甚至已经吃上了肯德基。希望至暗的时刻快点儿过去,我们衷心祝愿上海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活力。

本文关键词: 新时空
本文标签: 故事  

相关推荐